近年來,新化縣緊緊環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展開」方針,念好「土」字訣,打好「特」色牌,唱好「產」業歌,以展開循環農業為要點,推動糧食工業結構調整,加速縣域特色工業展開,蹚出了村莊振興好路子。

以生產規模化為抓手,推動工業展開水平。環繞湖南紫鵲界國梁米業有限公司的「五個農業(品牌農業、循環農業、智慧農業、訂單農業、體會農業)」展開模式,優化布局全縣糧油工業,大力展開綠色生態——優質水稻栽培規模,狠抓「種類、育秧、移栽、管理、收獲」5個要害生產技能環節,落實「良種、良法、良機、良企、良品」生產舉措,提升優質水稻產值、品質、加工及出售各環節水平,強化糧食工業技能指導,推動了農業工業高質量展開。2022年,全縣優質稻栽培面積超10萬畝、產值約10萬噸,產值超10億元。

以農田標準化為抓手,夯實糧油展開基礎。環繞灌溉率100%、機械化率100%方針,以加速推動田塊加固、水利灌溉建造為要點,實施高標準農田建造,推動農業機械化、標準化和集約化展開。「十四五」以來,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工程建造10萬畝、出資近1億元,累計開工建造骨幹水源工程10余座,累計新建和改造提水站20多座、排洪渠和灌溉渠道近100公裏,掩蓋灌溉面積3萬余畝。
以大米品牌化為抓手,拓展工業品牌效應。環繞「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方針,對照「二品一標」,認證標準,不斷培育、完善糧油工業系統,狠抓綠色稻米、稻花魚、紫鵲貢米品牌打造;嚴厲推行農產品綠色生產,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健全全程追溯機製,活躍安排本地農產品參加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使用紫鵲界「雙遺產」的資源稟賦,經過宣傳報道、農產品參展等渠道,加大農產品品牌宣傳推行,擴展新化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提高了新化農業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以水稻訂單化栽培為抓手,扣緊產品購銷渠道。縣農業農村局經過狠抓農產品出售「七進」工作,活躍推行農超、農社(區)、農企、農校等方式的產銷訂單對接,鼓勵糧食龍頭企業在城市社區或郊區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展開電子商務新業態新模式,支持要點企業流轉方式和業態立異,扶持新式農業經營主體展開電子商務,不斷深化與阿裏、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展開農產品電子商務事務,全力推動「土貨出山風行天下」活動落到實處。
以產品信息化為抓手,提高產能展開效率。在全縣範圍內選定交通便利、土地肥美、農田基礎設備較好、耕地相對集中連片的平丘區推行歸納種養,在示範區實現「立體化、設備化、機械化、數字化、綠色化、品牌化」建造,展開「稻+設備化輔助稻田養魚」工業歸納示範區,力爭年歸納畝產值超10000元,實現穩糧增效與農民增收方針。
2021年來,新化縣依照「稻+油+漁」「茶業+文旅」工業構架,展開「旅行+」模式,農業從單一栽培飼養向一、二、三工業融合展開改變,闖出一條「旅行展開+現代農業」和「產品經濟+參觀經濟」的工業新路,使縣域農業有效對接二三工業,三產融合步入展開快車道。到目前,全縣優質稻、桑葚、茶葉、楊梅、葡萄等獲批「二品一標」有機認證4000畝,6家茶企(合作社)獲有機認證,紫鵲貢米、新化紅茶等獲有機產品認證,全縣獲授「國家現代紅茶工業技能系統示範縣」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