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區域性蔬菜良種繁育基地、國家級農作物種類(冬油菜)展示點評基地、省級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省級蔬菜種業培養園區……近年來,綿陽市遊仙區大力施行「三品(種類、質量、品牌)」工程,在農業提質增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種類之變:引領農業前沿科技 打造種業「矽谷」

走進位於新橋鎮復興社區的綿陽市農科院果蔬所,一個個整齊劃一的實驗田讓人印象深刻。「這裏是培養優勢蔬菜良種的實驗田,咱們培養的『綿高青一號』萵筍、『綿番845』西紅柿種類商場前景很好,為緩解蔬菜種業『卡脖子』問題奉獻了力氣。」正在進行育種實驗的研究員黃海濤一臉驕傲地介紹,2023年,該實驗田培養的優秀蔬菜種類達20多個。
遊仙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吳先強介紹,遊仙區通過引入和培養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農作物種類,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質量量,從而提高遊仙農業的競爭力,已開始樹立完善的種業產業鏈,從種子研發、生產到銷售,構成完好的產業閉環。
「農業科技立異需要久久為功,只要咱們堅持對優勢種質資源開發使用、選育突破性新品系和種類,咱們有信心將遊仙打造成全國的種業矽谷,引領農業科技的開展潮流。」吳先強說。
質量之變:推動綠色低碳開展 建造無廢村莊跟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保意識的提高,高質量的農產品商場需求不斷增加。遊仙區抓住這一機會,推動農業綠色低碳開展,完成無廢村莊目標。
在位於新橋鎮勝利村的四川綿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油菜科研育種基地,100畝油菜長勢喜人。作為高芥酸油菜種子細分範疇的頭部企業,該公司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削減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保證農產品的安全和環保。「咱們倡議對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使用,推行種養循環形式,為下降農業對環境的擔負奉獻綿邦力氣。」公司負責人蒲定福介紹說。
據了解,遊仙區方案三年創立25個無廢村莊,現在已成功創立9個。2023年,畜禽糞汙資源化歸納使用率達94.4%、稭稈歸納使用率達96.6%,農膜回收處置率達91.6%,農藥使用量保持穩定負增加趨勢,樹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7個,示範區中心示範面積1.6萬畝,輻射帶動面積達15萬畝。全區已有350家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入駐國家農產品追溯平臺,2023年開具許諾合格合格證10萬余張,保證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
品牌之變:培養特征農產品 助農增產增收2023年,遊仙區組織30余家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參與「綠博會」「農博會」「天府糧倉」精品全國推介會、「綿品出川」等國家、省、市的聞名展會,全年共參與展示展銷活動15余次,簽定產銷對接金額達14億元。
忠興鎮木龍觀紅蘿蔔就是以品牌建造撬開商場大門的典型,木龍觀紅蘿蔔是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中國綠色食品 A級認證」的「雙認證」農產品,品牌帶來的不只是聞名度、美譽度的提高,還有真金白銀。「現在一斤紅蘿蔔在商場上賣6元,是以前的3倍,咱們栽培了800畝,帶來的收益現在,遊仙區認證「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139個。木龍觀胡蘿蔔取得「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和「綠色食品」雙認證,「眾福」「天存」等遊仙品牌米粉產品占有綿陽近七成的商場份額,桑葚酒、桑葚黑芝麻丸、經科羊肚菌、華歐橄欖油等系列產品遠銷歐盟、中東地區,「川熟鄉」菜籽油當選「四川好糧油」和「中國好糧油」產品,「三國」冬棗接連三屆榮獲「國家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蜂蜜「蜂之記憶」接連多年取得「全國國民好蜜」盲評大賽金獎,「仙特大米」「浩東糧油」當選省級農業精品品牌目錄。
接下來,遊仙區將以「三品」工程為引領,以「三高(高標準農田、高質量產地、高顏值景區)」行動為抓手,加速構建「1+5+6」(1個種業中心、5大特征產業、6個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造現代農業強區,農業提質增效成色更足,人民群眾的取得感、幸福感更可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