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正在让农业强国的基石更为稳固

时间:2024-01-31 09:15 阅读:次
  農業機械化的長足打開正在讓農業強國的基石更為安靖。村莊復興的全面推動、農業村莊現代化腳步的加速,讓廣袤村莊對於農業機械化的需求如潮湧動,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使得智能化農機產品加速運用落地,大幅進步出產功率。雙輪驅動的合力之下,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出現,大規模農機運用的新場景正在日益打開,加速進步我國農業的綜合實力。
  
  新年前後,寒流席卷江南大地,但湖南村莊廣袤的原野上,越冬油菜如青翠的海洋,初開的菜花裝點其間,遍地透著濃濃春意。
  
  在湖南省湘鄉市金藪鄉輔正村,當了20多年種糧大戶的李俊德和上門查看農情的副鄉長童虎軍細心打量正在抽薹的油菜後,都面露喜色。「本年我種的500多畝油菜長勢不錯。等收了油菜再種優質稻,有得賺咧!」李俊德說。
  
  記者近來造訪湘中平原與丘陵地帶,還深化洞庭湖內地,發現許多水稻、油菜出產大縣一派「冬閑人忙」現象。許多像李俊德一樣的「新農人」都有兔年大幹一場的姿勢,讓他們信心滿滿的「底氣」之一,便是那些外形各異、在鄉下大顯神威的農機。
  
  出產「能人」成農機「達人」
  
  在李俊德和湘鄉市泉塘鎮種糧大戶舒綱舉等人家裏,記者發現他們的住所不大,「機房」卻很大。「機房」裏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烘幹機、無人機等各種裝備「武裝到牙齒」。舒綱舉笑言,現代化農業機械現在是種糧大戶的「心肝寶貝」。
  
  李俊德帶著記者走進他家「機房」,兩架無人機很是醒目。「這兩臺載重10公斤級的無人機,是噴農藥、施葉面肥的能手。充滿電一次作業飛翔時刻15分鐘左右,電費只有幾元錢,工效比人力高幾倍。我先買了一臺價格一萬多元手動操作的,運用作用不錯。掙了錢之後上一年又買了一臺3.6萬多元的,有自動避障、作業、歸航等功能,植保才能一會兒進步了許多。」
  
  「曩昔春耕靠水牛、黃牛,現在地上耕耘靠『鐵牛』,空中噴施葉面肥和農藥靠『飛牛』(無人機),農業機械化大幅度進步了功率、降低了本錢,『家庭農場』種幾百畝地的情況越來越遍及。」童虎軍說,「許多種糧大戶賺了錢就添加農機,不只滿足自身需求,還承包運營機播、機收、無人機植保、工廠化育秧、糧食烘幹、稭稈回收加工等社會化服務,贏利一年比一年豐盛,投入產出正在構成良性循環。」
  
  上一年,湖南發生自1961年有完好氣候記載以來最嚴峻的氣候水文幹旱,許多主產糧區靠農業機械化渡過難關。
  
  面臨赤日炎炎,國網湘鄉市供電公司改造傳統電力提灌方法,在水源點鄰近的平整區域裝置光伏板,運用太陽能發電後由光伏抽水控製器帶動水泵取水。他們研發的農業光伏灌溉抗旱體系,每組日抽水40立方米,可滿足150畝水田灌溉需求。
  
  「陽光」化「雨露」,湘鄉市翻江鎮、月山鎮、泉塘鎮等地許多村莊群眾不只解了喝水、用水之困,還保住了許多農業收成。當地人現在說起這事兒,還喜逐顏開豎大拇指。
  
  湘鄉市金石鎮主抓農業的人大主席彭定根深有慨嘆地說,近幾年湖南先後遭受低溫陰雨、夏秋連旱等自然災害,加上受農資價格上漲、疫情製約需求與流通等要素影響,打開糧油出產運營客觀條件並不好。但依托國家安穩糧油市場價格、強化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給予資金和項目扶持等好政策,糧油出產經濟效益逐年好轉。其間尤為重要的是,依托農業出產新技術特別是農業機械化,配偶兩人加上農忙時節請幾個零工,就能把300畝至500畝這類適度規模運營的家庭農場搞得比較紅火。有了經濟效益,「新農人」打開糧油出產的勁頭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