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吉林省通化市各地水稻种植户、农业协作社等抢抓农时展开水稻育秧工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现象。
在通化市通化县西江镇安定村达林水稻种植专业协作社的大棚里,一大早,十几名工人繁忙在水稻育苗的“流水线”上,放盘、铺土、播种、覆土……几道工序经过机械自动化一挥而就。
“我们今年准备种植1000亩水稻,曾经全部签了订单。育苗是春耕的第一个环节……我们总共有11栋大棚,育苗3万盘,机器干活三四天就能完事儿。”达林水稻种植专业协作社担任人蔡克林说。
4月初,蔡克林早已率领工人们养护了农机具,准备好了种子、化肥、育苗土等各类农资。“今年买了种子4500斤、化肥80吨、追肥4吨,如今也都到库里了。我这些摆盘机、旋耕机、深翻机、插秧机能有将近二十台,除了完成自家农场的,还能帮四周的农户忙活春耕、育苗、插秧,就等着干活了。”他说。
在通化市二道江区铁厂镇一心村茂义水稻种植协作社的育秧基地里,社员们分工明白、各司其职,水稻育秧作业杂乱无章地停止着,随着育秧盘时断时续传送至大棚内,一会儿时间,就划一地摆满了整栋大棚。
茂义水稻种植协作社社长安茂义引见:“今天市里专业技术人员效劳到地头,来指导我们的育苗技术,都是机械化流水操作,省了人工和种子,完效果率高,成活率也高,满足了社员200余亩地的种植需求。”
“近年来,经实地调查,发现一心村的土壤和水源中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产的大米很受消费者欢送。分离当地特征,市农业乡村局与市农业技术推行总站指派专人对一心村绿色水稻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与协助,全过程采用有机化、科学化种植形式,这些刚播下的种子,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能长成健壮的秧苗移栽到稻田里。”通化市农业技术推行总站工作人员胡刚引见。
早在3月6日,柳河县孤山子镇高台村十里香专业协作社的育苗大棚里便开启了旋耕、平土、平床等春耕准备工作。协作社理事于海富通知记者:“我们协作社从24日开端铺底盘、覆土,4月5日开启育苗。社员基本不用担忧疫情影响我们种地,给我们报个数儿,就按订单给育苗,一点儿不耽搁种地。”据理解,该协作社共有54个育苗大棚,每年能育4万多斤种子、14万盘秧苗,可效劳于协作社1200亩水田及周边乡镇5800亩水田插秧用苗订单。
眼下,气温上升,土壤墒情好,水稻育苗拉开了通化全市春耕消费的序幕。通化市农业乡村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动协同,扎实推进春耕消费各项工作。全力保证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消费材料的消费、运输、储藏。
据引见,目前通化全市已备种子货源0.66万吨、化肥货源13.07万吨、农药货源0.15万吨、农膜货源0.24万吨,300余户农资运营主主体全部正常停业,农用物资供销平稳有序。
与此同时,各级农技人员在深化镇村抓好督导指导的同时,还应用微信群、“12582、12386农信通语音平台”等方式,对大众停止技术指导和答疑解惑,指导农民科学选种用肥,齐心协力做好备耕春耕消费工作。